邓拓、丁一岚纪念馆
本馆首页 回忆怀念 纪念相册 作品成就 亲人祭祀 参观留言 返回首页
回忆怀念
邓拓故居拜望记

                                                                 任愚颖
    在福州停留的一天下午,我去拜望邓拓故居。邓拓是手持“开山斧”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行的。最后,他走完
54年的“人生苦旅”。这位新中国的新闻泰斗,留给后世的东西实在太多。
  走进曲曲折折的巷子,一幢旧式两层小楼静静地坐落在那里。门前一片等待建筑的旷地,空中布满扯来扯去的电线,如果不是专程拜望,谁也不会想到邓拓故居竟会在这种杂芜的环境之中。此时已是下午520分,故居的开放时间是上午8时到下午5时。黑漆的大门紧闭着,按门铃,敲门,都无济于事。我来迟了。 这里是福州鼓楼区的南山居委会,经过居委会主任和一位巡逻队员的反复交涉,大约等了10分钟左右,门开了。开门的老人家驼着背,年纪要在70岁以上,名叫郑国 是故居的值夜人员。我说,有你这样的忠诚卫士为邓先生守门,老先生九泉之下应该感到欣慰啦!郑老先生连说两句“哪里哪里”之后,引我到办公室门口道:“快买票吧!两块钱一张。”主人发话,哪有不从之理,我爽快地答道:“是!”
  邓拓故居院落不大。一进门,右侧是一块刻着诗文的石壁,往上走,是小山坡,可以拾级而上,坡上芳草萋萋,绿竹青青;左边是两层小楼的故居, 陈列着邓拓的生平事迹。院中有一天井,天井旁有石板,据说是邓拓童年用草绳扎成笔,醮着水练习书法的地方。邓拓是党内有名的才子,诗文、书法、杂文、随笔、考证,几乎无一不精。楼下正厅悬挂着邓拓手书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七绝诗,书法苍劲拙朴,圆中有方,不愧大家手笔。左壁上端是原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同志的墨宝,其辞曰:笔走龙蛇,气冲霄汉。准确地概括了邓拓的书法风骨和矫健文风。邓拓的父亲是老师,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尤其在诗歌方面,即兴唱和,出口成章,表现了惊人的才能。师范毕业后,邓拓的父兄要他投考清华或者出国留学。邓拓说,眼下军阀割据,官府腐败,民生涂炭,考上清华或者留了学又能怎样?于是愤而去了上海,走上了革命之路。展厅里有邓拓行前写的一首“别家”诗:“空林方照落,残色染寒枝。血泪斑斑湿,杜鹃夜夜啼。家山何郁郁,白日亦凄凄。忽动壮游志,昂头天柱低。”字迹潇洒飘逸,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抱负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这是1929年的事,邓拓时年仅17岁。
  故居以邓拓的生辰年齿为序,扼要而重点地介绍了他的辉煌生涯。到上海后,邓拓进入光华大学深造, 不久参加左联, 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反文化围剿的斗争。1937年,邓拓25岁,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聂荣臻领导下,从事党报工作。《聂荣臻收养日本小姑娘》、《白求恩大夫》等名篇,都出自邓拓之手。1949年秋天,37岁的邓拓到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担任总编辑(社长为范长江),19588月被调到北京市委。在人民日报的八年半时间,邓拓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拖着病体,写社论,搞采访,改版面,受到了报社内外同志的赞扬。展室里有邓拓手书的“告别人民日报诸同志”七律一首,其中“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等句,表明他不计功过得失、继续前进之意。不久,他的“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闯了大祸,“四人帮”对他百般折磨,残酷迫害,剥夺了他所有申辩和抗争的权利,1966517之夜,他写了给“彭真、 刘仁同志并市委同志们”的信,展橱里的手稿龙飞凤舞,字字千钧,铮铮有声。写过信后,这位新闻界的魁星泰斗以死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形象从此也便常留人间。他的夫人丁一岚有诗道;“鱼雁相呼誓永随,烽烟弥漫乱云飞……荣辱如尘何足虑, 狂雷击顶实堪悲。廿年幻海难成梦,鸟塔孤依觅朝晖”。夫妻间情同手足,相濡以沫的深情,而最终又落了一个这般结局,真是令人扼腕,令人下泪。

                                                                   

 

 

 

发布时间:【2008-9-19】 阅读次数:【661次】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2005-2008 fzssly.com All Right Reserved
福州网站建设福州印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