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五凤山距福州北门三里许有座五凤山,山势雄伟,土地开阔,环境优美,山中树木终年郁郁葱葱,横亘在福州北面,五凤山有五个峰,峰的两旁垂下的山势与另一峰两旁垂下的山峰相连,像是五只正在展翅飞翔的凤凰,其中一至四只似有飞向城中之态,第五只作回翔状,它的翅膀搏向狮尾,故曰五凤山。 古时的福州人似乎对凤凰特别青睐。城西有凤凰池,江南有飞凤山,城内三山鼎立,素有“凤鸣三山”之称。在古人的心目中,凤凰是百鸟之王。《山海经》说它“身有五彩”,《论语》说它“音如箫笙”,《韩诗外传》则说它“通晓天人智慧”。由此可见,它既是吉祥之鸟,也是智慧之鸟。 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 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凤山,是进出福州北大门的屏障,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福州沦陷时,日寇在美丽的五凤山挖掘战壕和地堡,留下了道道伤痕。据白水塘村史记载,1941年4月21日和1944年10月5日,日寇两次侵占福州 ,尤其是第二次侵占福州后,五凤山作为日寇的第一防线,屏山为第二防线。他们逼抓来的民工在五凤山的山巅挖数百米的战壕和地堡。由于日寇盘踞在山上,山下的白水塘等周边村庄,就成了日寇奸杀抢掠的重灾区。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逃难他乡,余下的是老弱病残者,耕地荒废,无粮可收,饿死、病死的有八人。其中林三嫂饿死在自家床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天,日寇一小分队路经白水塘村上五凤山的第四凤山腰集合,突然飞来一枚愤怒的炮弹,落在日寇队伍里爆炸,当场炸得日寇血肉横飞,死伤十余人。村民们暗自高兴。未被炸死的日寇闯进村里,抓走村民十余人,强迫村民拆下门板当担架,为其抬伤员。
|
||||||||||
|
||||||||